夏夜的厦门,田径场上灯光闪耀,4400多名毕业生穿着袍服,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。7月5日晚,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在北区田径场举行,送别这群年轻人踏上新征程。现场风车转动,彩旗飘扬,毕业门前人头攒动,气氛热烈得像过节一样。
这场典礼不只是个仪式,更像一场青春的狂欢。学校院长王瑞芳站在台上,笑容满面地对毕业生们说:“你们是嘉庚学院的骄傲!”他提到,这届毕业生大多和学校同龄,18年前,18岁的你们和刚成立的嘉庚学院相遇,像是彼此送上了一份最珍贵的成人礼。求学四年,你们在文化传承、乡村振兴、科创竞赛里大放光彩,拿奖拿到手软。
王瑞芳还分享了三点想法,想让毕业生们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。年轻人得有担当,能在变化中找机会,还要学会从学生变成社会人。他特别提到嘉庚精神——敬业、合作、务实、创新。这八个字,像是给毕业生们的人生装了个导航仪。“带着这份精神,你们走到哪儿都不怕!”他笑着说,嘉庚学院永远是大家的家,累了就回来歇歇脚。
老师们也来送祝福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孙鲁闽教授,回忆起和学生们一起奋斗的日子,感慨万千。他叮嘱大家,时代在变,保持锐气最重要。理想是灯,奋斗是路,祝福毕业生们在未来闯出一片天,活出自己的精彩。“希望你们在风浪里,永远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!”孙教授的话,引得台下掌声不断。
家长们也坐不住了。张国富是个骄傲的爸爸,他的儿子张恒在校期间拿了“嘉庚之星”,还捧回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铜奖。张国富说,选择嘉庚学院是他家最正确的决定。他希望孩子们能把嘉庚精神带到工作里,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。“家和学校,永远是你们的后盾!”他这话一出,不少毕业生和家长都红了眼眶。
合作单位也来捧场。厦门日报社的陈炜明副总编辑站在台上,直夸嘉庚学子有种特别的气质。这气质,来自嘉庚精神的“富矿”——忠公、诚毅、勤俭、创新。他说:“有了这‘矿’,你们在职场里绝对能站稳脚跟!”他鼓励大家,带着这份精神,未来不管遇到啥风浪,都能笑着面对。
这场典礼,亲友团也是亮点。2200多名亲友通过学校平台申请入校,陪毕业生们一起见证这重要时刻。法学院的康忠炜,带着爸妈、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,六人亲友团浩浩荡荡来了厦门。他家在福建南平,7月4日一早就坐高铁赶来,爷爷76岁了,第一次来孙子的大学,乐得合不拢嘴。康忠炜说:“这么重要的日子,家人都在,感觉特别幸福!”
典礼不只在现场热闹,线上也炸开了锅。学校全程直播,天南海北的“嘉”人都通过屏幕聚在一起。远在英国的毕业生闫泽,隔着7小时时差,下午1点打开手机“参加”典礼。他的舍友还搞了个暖心操作,上台领学位时打开视频通话,把闫泽“带”上了台。闫泽感动得不行,说:“这就是嘉庚学院的温暖,‘嘉’人真好!”
现场活动一个接一个,气氛推向高潮。学校表彰了优秀毕业生,聘任了校友联络员,还为每个人授予了学士学位。毕业生们穿着袍服,走上台,拨正流苏,笑得比夏夜的星星还亮。建校22年,嘉庚学院的校友总数已经接近69000人,这届毕业生又为这个大家庭添了新成员。
这场毕业典礼,不只是送别,更像一次青春的总结。毕业生们在嘉庚学院学会了知识,锻炼了能力,也收获了友谊和温暖。就像王瑞芳说的,嘉庚精神是大家的底气,带着它,年轻人可以大胆去闯,未来无论走到哪儿,都有母校在身后撑腰。
想想看,4400多名年轻人,从这里启航,奔向五湖四海。他们会成为医生、老师、工程师,或者创业开公司。每人都有自己的路,但嘉庚精神会一直跟着他们。就像家里的老物件,平时不显眼,关键时刻总能派上用场。
这届毕业生的故事,也让人想起自己当年的青春。谁还没在校园里熬夜写作业、为比赛拼过命?嘉庚学子们用四年时光,证明了努力的意义。未来,他们会带着这份经历,在社会上继续发光发热。
配资门户公司官网,配资炒股配资平台,长红典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